生命如同一場奇妙的旅程,每一位行者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對於生命起始與結束的領悟也各有所異。在面對死亡這一敏感的話題時,不論是華裔或非華裔的長者,普遍都會感到一些忌諱與掙扎。為了打破這種僵局,「藝術生命軌跡」社區計劃由藝術治療師李慧莊(Janet)所推動,旨在幫助香港的華裔與非華裔長者透過藝術表達來促進情感交流,克服語言與文化的障礙,並深入探討生死觀念。
在這一社區計劃中,香港表達藝術治療服務中心的創辦人Janet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她提到,在為期六節的小組課程中,首先要幫助長者提升自我精神健康的覺察,並透過藝術作為媒介,創造出表達生命意義的機會。Janet表示,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長者更深刻地理解死亡,還能降低他們的焦慮感,促進心靈的療癒。
面對這個敏感的主題,建立信任對於長者的參與來說至關重要。Janet指出,對於不分種族的參與者,她們一直保持非批判的態度,試圖理解每位長者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及個人經歷,以便逐步建立深厚的信任關係。在小組活動或工作坊中,翻譯的支持也成為了打破語言障礙的重要一環,讓非華裔長者能夠更自在地打開心扉,分享他們的故事。
不久前,「藝術生命軌跡」社區計劃在領展管理的海富商場和樂富廣場舉辦了首屆「生命旅程展覽」,展出參與長者的藝術作品,這些創作不僅是藝術的表現,更是情感的流露。近八旬的尼泊爾裔長者Kumari Gurung參與了這一計劃和展覽。她表示,自己來港生活了約30年,過去的社交活動多是圍繞家庭,與社區的互動十分有限。如今,她渴望走出家庭的框架,豐富自己的生活,這也激勵她參與計劃。
Kumari對於生死的態度十分開放,對相關的話題毫不避忌。她表示,這次的經歷讓她交到了不少新朋友,也希望能鼓勵更多同齡人加入這個計劃,一同分享生命的旅程。而同樣參與的73歲長者何淑英則坦言,自己經歷了多次生死、分離與病痛,往往難以找到願意傾訴的對象。透過藝術,她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過去的執念也在創作中慢慢釋放,讓她變得更加開朗。
65歲的參與者戴春煌(ET)則以義工身份熱心參與展覽,他將自己過去幾個月的創作全部圍繞著「愛」這一主題。他表示,這些作品都是要送給在外地的太太,雖然她無法親自參觀,但他拍攝的照片已經傳遞了最深的情感。他的經歷讓許多長者感受到愛的力量,也無形中推動了社區間的情感交流。
「藝術生命軌跡」計劃的成功推行,讓長者們在心靈的探索上獲得了顯著的進展,並且建立了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繫。Janet透露,未來計劃將推出「生命探索大使」的概念,鼓勵已完成計劃的成員們化身為幫助者,以自身的經歷引導更多的人,傳遞愛與關懷,繼續在社區中分享生命的意義。這不僅是一次藝術的洗禮,更是心靈的升華,讓每位長者的生命旅程更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