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投稿:18928809533【微信同號】
首頁 » 資訊 » 藝術與生死交談的旅程:打破文化界限的社區計劃

藝術與生死交談的旅程:打破文化界限的社區計劃

分享:

生命是一場獨特的旅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步伐和理解,尤其是在面對生死這一深刻的主題時。在香港,不論是華裔或非華裔的長者,對死亡往往懷有忌諱,這使得他們在面對生命的終點時感到孤獨和焦慮。為了幫助這些長者打破語言和文化的隔閡,藝術治療師李慧莊(Janet)在社區推出了一個名為「藝術生命軌跡」的計劃,旨在通過視覺藝術、音樂和舞蹈等多種媒介,促進互動交流,讓長者們能更自由地表達情感,並深入探討生死觀念。

香港表達藝術治療服務中心的創辦人、有著豐富經驗的註冊藝術治療師Janet,負責該計劃的發展。她指出,計劃設計了六節小組課程,首要目標是提升長者的精神健康意識,讓他們能夠以藝術為工具,表達對生命的感受。Janet強調,這不僅是教育,更是一種心靈的探索,旨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對死亡的看法,降低焦慮情緒。

在這一過程中,Janet面臨了不少挑戰,尤其是如何獲得長者的信任。她表示,不論對於華裔或非華裔的長者,建立信任的關係非常重要。這需要採取非批判的態度,耐心地了解他們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個人經歷。為了幫助非華裔長者更好地參與每次的活動,小組活動中總會引入翻譯,以促進更順暢的溝通。

「藝術生命軌跡」社區計劃的成果之一是「生命旅程展覽」,這場展覽於領展旗下的海富商場及樂富廣場舉辦,展出了許多長者參與計劃後所創作的藝術作品。身為參展者的尼泊爾裔長者Kumari Gurung,年近八旬,她對於參加這個計劃感到十分興奮。她在香港生活了約30年,過去的生活主要以家庭為中心,交往的圈子相對狹窄。通過這個計劃,Kumari希望能突破自我,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同時也希望能夠鼓勵更多年紀相近的朋友參與其中。

73歲的何淑英(英姐)也分享了她的感受,她經歷過無數的生死、分離與病痛,常常找不到可以傾訴的對象。在參加這個計劃後,她發覺自己能夠通過藝術創作來表達內心的感受,放下過去的執念,心境逐漸開朗,並與其他非華裔族群建立了更多的交流與理解。

而65歲的戴春煌(ET)則在計劃中充當起了義工導賞員,熱心地向參觀者介紹長者的藝術作品。他的創作主要圍繞愛這一主題,雖然妻子目前不在香港,但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向妻子表達愛意的方式。他說,藝術讓他們的關係更為深厚,即使言語不多,愛依然能夠自由流露。

計劃的未來同樣值得期待。根據Janet的介紹,參與者在完成課程後,將被邀請成為「生命探索大使」,他們將用自身的經歷來影響和幫助周圍的人,繼續在社區中傳遞愛與關懷。透過「藝術生命軌跡」社區計劃,這些長者不再是孤獨的旅者,他們有了相互支持的社區,並將共同探索生命的意義,在每一幅藝術作品中,傳遞著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死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