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祖先來自哪裡?現代人類的祖先在最近100萬年內是如何進化的?這些“解碼過去”的研究,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李海鵬一做就是近30年。
就在一年前的9月,李海鵬研究組與華東師範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組合作的研究成果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約90萬年前,人類祖先的群體數量下降到僅1000多人,這個群體瓶頸持續了至少10萬年。
這項研究首次精確解析了百萬年內人類遠古群體數量變化歷史,為實現重大慢性病防治的“關口前移”奠定了理論基礎。
近日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李海鵬表達,由於進化基因組學涉及生物進化的兩大核心概念——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僅可以通過與數學、計算機多學科交叉的方式“解碼過去”,同時還能透過“編碼”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未來。
“接下來我們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合作研究遠古群體瓶頸導致的現代人群整體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並透過精準溯祖計算合作揭示腫瘤的演化,從而進一步搶佔科技制高點。”他告訴記者。
走進李海鵬的辦公室,就像進入了一個微縮版的小森林。入口是繁茂的爬山虎,窗外伫立著毫不畏人每天定點來他這兒進食的小松鼠,辦公桌前各式各樣的動物擺件,和魚缸裡幾尾魚兒相映成趣。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生物,所以念大學專業就選了生物。”進入大學後,他又發現相對於幼年曾經痴迷過的Apple II,計算機有了巨大的變化,從而又趕緊學起了計算機。這樣的經歷也讓他自然而然從事了如今的工作——從數學和計算的視角解析與基礎研究、社會生活相關的重要生物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