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病毒快速傳播與物種間的轉移,國際社會逐漸認識到,以地理位置命名病毒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負面印象。因此,從“武漢肺炎”更名為“新冠肺炎”只是這一變革的開始。這種以科學為導向的命名方式,有助於研究者更有效地應對疫情、開發藥物與疫苗。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全球每年確診的登革熱案例在2024年達到760萬,比前一年增加110萬,顯示出隨著全球暖化,越來越多國家正面臨登革熱的威脅。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認為對登革熱等病毒采取系統性的命名策略是必要的。
至今已有14690種病毒被分類。這些病毒不僅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也反映了病毒分類系統的重要性。西班牙大流感、伊波拉病毒及馬堡病毒等,都是出血性病毒的一部分,顯示病毒之間的相關性。
科學家們繼續推動更加謹慎的命名策略。例如,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和北方水痘的命名,都是為了避免對某地造成汙名。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也采用由DNA或RNA組成的分類方法,進一步細分為七大類,使得病毒的研究和管理更加科學化與系統化。
透過這些努力,我們期待在全球範圍內能更有效地應對疫情,減少對特定地區或物種的不公正汙名,促進全球公共衛生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