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聯同機電工程署近日進行了一項關於10款空氣清新機的效能與安全性測試。
測試結果顯示,這些機型在除去甲醛和顆粒物的速度及能效上表現參差不齊,其中去除甲醛的速度差異極大,最快的與最慢的之間竟相差達19.2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測試中發現兩款表現優異的空氣清新機,一款售價僅約1900元,其清除污染物的效率卻遠超過7800元的高價機型。
此外,所有機型在20分鐘內對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表現均能達到99%以上的除菌率。
然而,測試亦揭示了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
例如,有一半的樣本在清除甲醛的速度非常緩慢,其中5款的速度甚至低於每分鐘15立方呎。

市面上常見的“適用房間面積”標榜與實際淨化能力並不總是成正比,一些聲稱適用於較大面積的機型反而淨化能力較差。
消委會亦提醒消費者,定期更換過濾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及時更換,可能會滋生細菌和霉菌,反而污染室內空氣。
衛生署亦建議,使用加濕功能的空氣清新機應使用無菌水或煮沸後的水,以降低患病風險。
最後,消委會指出,機型的維護成本也是一大考量。過濾器的建議更換頻率從6個月到10年不等,10年間的更換成本可能高達7524元。
這一點在購買時應予以考慮,以免未來產生過高的額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