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投稿:18928809533【微信同號】
首頁 » 資訊 » 修訂保護海港條例 促進海濱暢達度與公眾參與的平衡

修訂保護海港條例 促進海濱暢達度與公眾參與的平衡

分享:

近期,香港政府為了進一步優化維港的海濱環境,提出了《2024年保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政府認為,當前條例中「不可填海推定」的限制,對許多小規模的填海和海港改善工程造成了困擾,因此需要進行相關修訂以減少約束。這一修訂方案引起了議會內部的熱烈討論,許多議員支持此舉,並提出可提升堅尼地城海濱暢達度的期望。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珮玲強調,政府未計劃在維港進行大規模填海活動,主要目的是不需透過填海來解決住房或商業、工業開發的需求。她指出,填海仍需受高門檻的約束,這包括必須證明填海工程能滿足迫切的公眾需求,並且必須沒有合理的替代方案可供選擇。這一原則的保留,無疑是在保護重要的海港資源與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優化。

針對堅尼地城的海濱發展,民建聯的陳學鋒指出,修訂條例後將能建設行人專用道,從而提升該區域的海濱暢達度。他認為目前堅尼地城的海旁已經成為不少遊客的熱門打卡點,若能夠貫通整個海濱長廊,將成為居民與遊客理想的休閒場所。雖然陳學鋒對新條例持正面評價,但也表達了對於私人機構能否從中受益的擔憂,害怕未來的填海工程會因私有化而限制公眾的可及性。

工聯會的鄧家彪則提出《保護海港條例》應更名為《善用海港條例》,以突顯在推進海港利用的同時,仍然重視社會與經濟價值的創造。對於現行條例對於「海港」概念的定義,他也提出質疑,認為不應將每一個填海計劃都納入同一的法律框架之下。這也引發了對於填海範圍劃定的討論。

新思維的狄志遠指出,過去許多填海行動造成的環境後遺症促使高門檻保護措施的必要性。他擔心若果修改後的權力更傾向於政府,那麼公眾在填海項目上的參與度會受到影響。他建議在公眾參與方面應該有更多的開放性,例如通過舉辦公聽會或讓市民有機會更直接地發表意見。何珮玲表示,雖然小規模的填海可能對環境影響有限,但他們仍然會評估及考慮增強公眾參與的方式。

在此議題下,相關條例草案的委員會將於明年2月14日舉辦公聽會,以進一步聆聽社會各界的聲音。在不同觀點與利益的交織之中,如何在保護海港的基礎上,實現海濱的合理利用,依然是政府與社會各界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希望未來的發展,能真正達到保護與利用的和諧共存。